
前言
完成債務重組、IVA或清還卡數後,下一個重要挑戰是:如何重建信用評級(Credit Score)?
不少人誤以為債務處理完就萬事大吉,但實情是:信用評級可能仍處於低谷,若不積極改善,將來很難申請貸款、信用卡、甚至按揭。
本篇文章將提供一份超過4000字的「信用重建完全指南」,從信用評分原理、常見誤區、實戰步驟到推薦工具一次講清,讓你在處理完債務後真正翻身。
第一章:香港信用評級原理是什麼?
香港主要信用報告機構:環聯(TransUnion),其信用評級系統介於 A 至 J(A為最高,J為最低)之間。
影響評分的五大因素:
還款紀錄(約35%):是否準時還款、有否違約
信貸使用比率(約30%):使用額與總額的比例(建議低於30%)
帳戶種類與歷史(約15%):信用卡、貸款歷史長度與多樣性
新信貸申請(約10%):短時間多次查詢會被視為風險
信貸活動頻率與穩定性(約10%):使用頻率、還款週期等
第三章:信用重建的12個實用策略
✅ 申請「擔保信用卡」或「預付信用卡」
提供擔保金額開戶(例如$5,000)
每月準時還款有助恢復信用紀錄
✅ 每月消費限額控制在總額30%以下
使用$1,000信用額時,最多消費$300
✅ 設定自動還款計劃(Autopay)
減少遺漏還款風險,提升信用穩定性
✅ 固定還款日期提醒(Google行事曆/App)
✅ 加入「定期還款產品」
如「小額定期貸款」+6個月準時供款
✅ 避免短期內申請多張信用卡
✅ 每年免費查閱一次信用報告(TransUnion)
確認資訊正確、無誤登記違約紀錄
✅ 維持最低每月供款以上的還款金額
提升「信用積極度」指數
✅ 避免關閉最早開設的帳戶
帳戶歷史長度有助穩定評級
✅ 控制查詢次數
每半年申請一次為佳,避免「查詢風險」
✅ 不要聯名使用信用產品(除非必要)
共同責任可能影響你的個人評級
第四章:信用重建的時間線與評分變化預期
時間軸 | 預期信用評級變化 |
0–3個月 | 起步(F–H級):穩定供款、無延誤 |
3–6個月 | 回復至E–F級:建立記錄、避免申請過多產品 |
6–12個月 | 達D級以上:可重新獲批某些信用卡或貸款 |
1–2年 | 接近B級或更高:重建完成,可考慮中型貸款或置業規劃 |
✅ 注意:個人收入、供款金額與信用產品組合會影響復原速度
✅ 參與財務管理課程或NGO協助方案
第五章:真實信用重建個案(化名)
案例1:阿Ben,33歲,完成IVA後重建信用
60期供款完結後,信用評級處於H
申請「擔保卡」+每月消費不超過$500並準時還款
12個月後升至E級,獲批$50,000私人貸款
案例2:小雯,27歲,信用卡重組後
重新建立信用卡記錄+加入消費回贈計劃
配合自動扣帳與信用卡活動記錄,一年後升至D級
結語
信用不是一日建立,毀壞亦不會永遠。
只要你完成債務處理後願意持續努力,即使評級跌到谷底,兩年內亦有望重返A–C級別。
📌 記住:債務重組唔代表終結,而係一個重整的起點。
如你有更多重建信用疑問,可諮詢信貸顧問、法律顧問或參與社會服務資源,一齊重新起步。